佛门赤骨律
沪语“赤刮勒新”,简化为“赤刮勒”,喻崭新之意。而“赤骨勒”则为赤膊。脱去绒毛半大的鸡,会有未长羽毛的,称“赤骨律鸡”,也叫“赤膊鸡”。“赤刮勒”就是“赤骨勒”。
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十五:“如鹁鸠儿出生下来赤骨地。养来喂去日久时深。羽毛既就便解高飞远举。所以悟明透彻政要调伏。”赤膊也叫“精赤骨吕”,《广韵》注“吕”:“《字林》云脊骨也。《说文》作吕,又作膂。”但“赤骨力”,《宋语言词典》的解释是:“赤裸裸,一无所有。又写作“赤骨立。”宋《圆悟佛果禪师语录》卷五中有:“寸丝不挂犹有赤骨律在。”《大慧语录》中有:“上无片瓦盖头,下无卓锥之地,赤骨律箇浑身,与人争甚闲气。”《汉语大字典》解释说:“赤骨,也作赤胳、赤骨律、赤骨力。赤条条。”由光着上身的赤膊进而变成了寸丝不挂。宋《大慧普觉禪师语录》卷六:“霜风刮地来,法身赤骨。”法身赤骨骸,离形去智,赤条条如赤子。
“赤骨吕”又作“赤骨力”、“赤骨勒”、“ 赤骨肋 ”......《朱子語類》卷二九:“子路譬如脫得上面兩件鏖糟底衣服了,顏子又脫得那近裏面底衣服了,聖人則和那裏面貼肉底汗衫都脫得赤骨立了。”宋以后,这个词渐成民间用语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誌餘·香奩艷语》:“白髮上,黄花乱插;赤骨立,黑墨偷搽。”小说《何典》第六回:“活死人气力又小,双拳弗抵四手的,那里挣得脱,不免赤骨肋受棒,被他们排头排脚的打了一顿。”因此有了一句歇后语:赤骨肋受棒——记记着实。
原载《人间福报》2019年12月9日